![]() 圖樣整經機(一)
专利摘要:
一種圖樣整經機係指定為具有一可藉由捲取驅動裝置而繞著一軸轉動的整經滾筒、及複數個導線器,每一導線器可藉由一驅動裝置而平行該軸移動於一靜止位置與一捲取區域之間,該等靜止位置係沿著一條線配置。提供一具有高生產力的圖樣整經機係為所欲的。為此目的,所提供的是,該等驅動裝置係配置分佈於一由平行該軸的線的投影所形成之平面的兩側邊。 公开号:TW201300598A 申请号:TW100133635 申请日:2011-09-19 公开日:2013-01-01 发明作者:Jurgen Hohm;Martin Fuhr;Roland Kohn;Achim Baumann 申请人:Mayer Textilmaschf; IPC主号:D02H3-00
专利说明:
圖樣整經機(一)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圖樣整經機,其具有一可藉由捲取驅動裝置而繞著一軸轉動的整經滾筒、及複數個導線器,該等導線器的每一者可藉由一驅動裝置而平行該軸移動於一靜止位置與一捲取區域之間,該等靜止位置係沿著一條線配置。 發明背景 圖樣整經機用作於生產亦稱為”短經紗”的圖樣經紗。為此目的,線係無盡地捲取圍繞整經滾筒的圓周。為了達到一限制長度的經紗,這些線係接著於定義的點被切斷。 一種已知類型的圖樣整經機使用一於捲取線的期間為停頓的整經滾筒。藉由於整經滾筒的圓周上來回轉動導線器來導引線。這時,線係從配置於與導線器一起轉動的轉動經軸架中的捲線筒扯下。雖然此類型的程序原則上已被證明,但其具有一限制,因為於轉動經軸架中僅可承載一限制數量的捲線筒。於是,可同時整經的線的數量係受到限制。 因此,已完成嘗試,以整經滾筒於捲取期間轉動而導線器關於整經滾筒的圓周方向維持不動之方式,來組構一圖樣整經機。這時,導線器可平行整經滾筒的軸移動,以致於使其等可定位於整經滾筒於該軸方向的末端側的前方或者於整經滾筒的軸向長度之中。於第一種情況中,線係從圖樣成形操作中移除並捲取例如於一中心索上。於後者的情況中,線係捲取於整經滾筒的圓周上。於許多情況中,輸送帶或其他輸送表面係配置於整經滾筒的圓周上,輸送帶或其他輸送表面係被移動遠離平行整經滾筒的軸的末端側。 理論上,以此類型的圖樣整經機可同時捲取實質上較大數量的線。由於可使用傳統的固定經軸架,該處可容納實質上更多的捲線筒。然而,同時可使用的線的數量係受到每一導線器必須具有一驅動裝置之事實所限制。此驅動裝置需要一定安裝空間,伴隨著同時可被捲曲或整經的線的數量同樣受到限制的結果。此限制亦限制圖樣整經機的生產力。 發明概要 本發明係基於提供一種具有高生產力的圖樣整經機的目的。 於序言中所提及之類型的圖樣整經機中,係藉由將驅動裝置配置分佈於一由平行該軸的線的投影所形成之平面的兩側邊之事實,來達到此目的。 該等驅動裝置係因此分為兩組,且此等兩組係分配於兩個位置。因此具有兩倍多的可用空間,以致於相對應地可容納更多驅動裝置。然而,為此目的,需要於導線器上的特定改變。一組驅動裝置從導線器之關於整經滾筒的軸的外側,而呈放射狀作用;同時,其他驅動裝置從導線器內側呈放射狀作用。於是,驅動裝置與導線器之間的操作連桿必須對應設計。 配置於該平面的一側的驅動裝置係較佳地分配於複數個離平行該軸的靜止位置不同距離的區域。該等驅動裝置因此不只能夠被分為兩組,且亦能夠被分配至不同區域的一組之中,以致於得到另外數量的安裝空間;因此,用於導線器之相對更多的驅動裝置可容納於其中。 此時有益處的是,配置於不同區域中的驅動裝置係位在距離該平面的不同間距。此類型的一實施例係為有益的,特別是當驅動裝置具有磁鐵時,此為大部分電驅動裝置中的情況。接著,彼此毗連的驅動裝置能夠配置彼此距離夠大的間隔,而能夠防止驅動裝置由於其他驅動裝置的磁鐵的互相影響。該間隔係因此大於一影響長度。該影響長度通常由驅動裝置的製造商預先定義。由於驅動裝置在三個空間方向中的多重分配,能夠使用大量的驅動裝置,然而該等驅動裝置不會彼此分裂或影響。 較佳地,線具有拱形的路線方向。因此,不必為了將導線器配置於靜止位置而使用筆直的線。反而可視所欲來配置該等導線器。於線的拱形路線方向的情況中,該平面具有相對應的曲率。 較佳的是,拱形路線方向係適於該整經滾筒。如此可確保,例如於線被導引之處的任何情況,所有導線器距離該整經滾筒的圓周相同間距。 每一驅動裝置係較佳地組構為一具有定子及可動元件的線性驅動裝置,該可動元件係藉由一延伸部分而連接至導線器。此導致更進一步的設計選項。由於使用一延伸部分,關於與線最終被導引的位置相關之驅動裝置配置的地方,選擇係相對地自由。此通常為導線梭眼。延伸部分可為相對較輕質量的組態,例如藉由碳纖維強化塑膠所製作的管。 該可動元件較佳地於該導線器的移動方向距離彼此一間距的兩個位置,而連接至該導線器。此可確保該導線器主要負荷一作用於其縱向方向的驅動力,確切地說,甚至於該導線器的縱向長度沒有與該可動元件的移動軸重疊時,但相當地與其平行。於是,可能使得所有導線器沿著於其等靜止位置中的線而定向,並且使該等驅動裝置配置於不同高度,也就是說,離該平面不同距離。 該可動元件較佳地作用於一連接至該導線器的三角桿。例如,當該三角桿的底部係由該導線器所形成時,該可動元件可作用該三角桿的頂端。為了理解所欲的驅動裝置概念,此為一相對簡單的實施例。 此時較佳的是,該等三角桿中的至少一些具有一強化支杆。此係為有益處的,特別是在該等桿將導線器連接至位在離該平面最遠距離的驅動裝置的情況中。強化支杆亦稍微使三角桿變得堅硬,以致於能夠以高準確性將驅動裝置的移動傳送至導線器。 每一導線器較佳地具有於該桿的兩側邊的軸承點。此避免該等驅動裝置將一傾斜力矩傳入導線器,即使使用桿或相似物。更確切地,係以該導線器實行平行該整經滾筒的軸的純粹線性移動這樣的方式來安裝該導線器。 該等驅動裝置較佳地係與每一種情況中結合形成數個模組,一模組具有可被4整除之數量的驅動裝置。於此情況中,每一組四個驅動裝置可以以這樣的方式來分配,兩個驅動裝置係配置於該平面的一側邊上,兩個驅動裝置係配置於該平面的另一側邊上。接著配置該平面的每一側邊上的兩個驅動裝置位於離該平面不同距離,並且離該靜止位置不同距離。一組四個模組的所有該等驅動裝置係因此位於離彼此足夠的間隔,以致於其等不會影響或干擾彼此。 圖式簡單說明 於下文中,將使用一個較佳實施例與圖式結合來敘述本發明,其中:第1圖顯示一圖樣整經機的立體概略例示說明;第2圖顯示一具有複數個導線器的模組的立體例示說明;第3圖顯示該模組的平面圖;第4圖顯示該模組的側視圖;第5圖顯示一用於解釋四個驅動裝置的配置的立體基本例示說明;及第6圖顯示一根據第5圖的前視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一種圖樣整經機1具有一連接至概略例示說明的捲取驅動裝置3的整經滾筒2。該捲取驅動裝置3係能夠使該整經滾筒2在捲取期間於箭頭4的方向轉動。 多數個捲線筒係配置於一經軸架(未顯示)之中。於本範例實施例中,多達128個捲線筒可配置於經軸架之中。 一條線係從每一捲線筒上扯下,並且透過一導線器6的導線梭眼5來導引。所有導線器6共同形成一線移轉單元7。可看到的是,該等導線器6係配置於四組之中,每一組32具有導線器6。 該等導線器6可以以將該等導線梭眼5於軸線方向上導引在該整經滾筒之上的方式來移動,以致於使得被導引穿過導線梭眼的線捲取至整經滾筒的圓周上。那麼其等係接著被放置於形成輸送表面的輸送帶8上,輸送表面移動遠離平行該整經滾筒2的軸的末端側,該線移轉單元7係配置於該末端側。若線並非放置於該整經滾筒2的圓周上,對應的導線梭眼5將被移動於該整經滾筒2的末端側的前方。不需要用以產生圖樣經紗的線係捲取至一中心索(未顯示)之上。對於所有導線梭眼5,此情況係顯示於第1圖中。該等導線器6因此係處於一靜止位置。該等導線梭眼5係全部沿著一條線配置。於本情況中,這條線係為拱形的組態。該線係以這樣的方式而被導引,所有導線梭眼5實際上係位於距離該整經滾筒2的軸相同間距,並且係因此實質上係位於距離該整經滾筒2的圓周相同間距。若該整經滾筒2轉動,且該等導線器6已以導線梭眼將線導引於整經滾筒2的圓周之上這樣的方式移動,接著對於所有線將產生相同的捲取狀態。 為了形成所謂分經或粒度分佈,係提供配置於輸送帶8之間的分經桿9。每一分經桿9具有一位於其末端之面向線移轉單元7的尖端10,這一尖端10實質上放射狀地指向外側。該尖端10係固定不動地配置於該分經桿9之上。 若一條線將放射狀地放置於外側位於一分經桿9之上,線最終被置於面向且遠離該線移轉單元7的尖端10的那側的該分經桿9之上,對應的導線梭眼5係以這樣的方式而於軸線方向上移動。然而,若線係放射狀地放置於分經桿9之下,導線器6於此刻做出朝向該末端側的移動,對應的分經桿9進行通過該導線梭眼5,以致於線不會被該尖端10握住。穿過分經桿之後,該導線梭眼5係再次移動回其原來的位置,以致於捲取運作能夠持續。 為了檢測分經桿9相關於整經滾筒2的位置,而提供一感測器配置11。該感測器配置11係以固定不動的方式配置於機器框架12上,並且於每次分經桿運行經過該感測器配置11時,檢測位於整經滾筒2圓周上的分經桿9的位置。 若整經滾筒2及分經桿9的相關分配工作為已知,則可能以相對簡單的方法來相應地控制導線器6的移動,以如此方法線可被置放於分經桿9上方或下方。 此外,於整經滾筒每次旋轉期間,該等導線器6按一微量移動遠離該整經滾筒2的末端側至該整經滾筒2的軸向內側,以致於該整經滾筒2的圓周上形成一輥,其圓周具有一圓錐形末端側。此係意欲防止線於此末端側脫落,其可使得之後的經紗退繞困難或甚至不可能。 第2圖顯示一具有32個導線器6以及對應數量的導線梭眼5的模組13。 每一導線器6具有一為線性驅動裝置14之類型的驅動裝置。配置於彼此之上的該等導線器6形成一彎曲平面。此平面亦可由一條平行整經滾筒2的軸移置的該等導線梭眼5所形成的線而產生。換言之,該平面係由平行整經滾筒2的軸的線的投射所形成。 一第一安裝壁15係相關於整經滾筒2的軸而放射狀地置於此平面的外側,一第二安裝壁16係相關於整經滾筒2的軸而放射狀地置於此平面的內側。於是,有可能於每一安裝壁15、16上安裝總計16個線性驅動裝置14。安裝於第一安裝壁15上的該等線性驅動裝置14形成一第一組。安裝於第二安裝壁16上的該等線性驅動裝置形成一第二組。 一內部空間17係形成於兩安裝壁15、16之間。每一組之中,該等線性驅動裝置的一半係置於該內部空間17中,另一半係置於該內部空間17外側。於是,只有固定於第二安裝壁16且位於內部空間17外側的該等線性驅動裝置14能夠完整地被看到。此等線性驅動裝置14係垂直地配置於彼此之上,並且形成一堆疊。 一線性驅動裝置18的第二堆疊係安裝於第二安裝壁16上且位於內部空間17之中。可看到的是,該等第二線性驅動裝置18係位在離靜止位置較小的距離。 該等線性驅動裝置14較該等線性驅動裝置18距離該平面更大的間距。再者,該等線性驅動裝置14較該等線性驅動裝置18距離該靜止位置更大的間距。 線性驅動裝置19、20的鏡反向配置係發生於第一安裝壁15上。該等線性驅動裝置19係配置於第一安裝壁15上並位於內部空間17外側。該等線性驅動裝置20係配置於第一安裝壁15上並位於內部空間17內側。於是,該等線性驅動裝置19較該等線性驅動裝置20位在離該平面更大的距離,並且亦位在離該靜止位置更大的距離。 所有線性驅動裝置因此能夠以其等距離彼此足夠間距這樣的方式來配置,以致於其等不會彼此干擾或者以另一方式彼此影響。 如同可以看到的,尤其是於使用線性驅動裝置20的第3圖中,線性驅動裝置20具有一定子21及一可動元件22。一線圈配置係以線性驅動裝置中已知的方法而置於該定子中,一移動場可產生於線圈配置中。為了移動該可動元件22,亦可稱為”轉子”的可動元件22例如具有接著可被移動場驅動的永久磁鐵。 該可動元件22係連接至一例如組構為碳纖維強化塑膠製成的管的延伸部分23。此類型的延伸部分23因此能夠以相對低的質量來組構。 該延伸部分23將可動元件22連接至實質上為三角形貨V形的桿24。更精確地,該延伸部分23作用於該桿24的頂端25。該桿24協同導線器6上的兩個基點26、27一起作用。線性驅動裝置20係因此在導線器6移動方向上彼此距離一間距的兩個位置而連接至導線器6。結果,可達到一種情況,由線性驅動裝置20產生的驅動力係實質上導引於該導線器6的移動方向上。 該導線器6係安裝於該桿24的兩側上,確切地說,係以介於該桿24與線性驅動裝置20之間的第一導件28,以及以介於該桿24與導線梭眼5之間的第二導件29。 每一導線梭眼5係以其他方式固定地連接至其導線器6,以便與其一起轉動。同時該桿24形成一用於該導線器6的防轉動保全,以致於能夠確保該等導線梭眼5維持一曾經假設的定向。 一較大的桿30對於外部線性馬達19與對應的導線器6之間的連接係為必要的,為了以一改良的方式使其堅硬,較大的桿30係裝備有一加強支柱31。 第5及6圖再一次概略地顯示四個線性驅動裝置14和18-20而沒有安裝壁的配置。此等線性驅動裝置14、18-20的每一者具有一連接至一延伸部分23的可動元件22。此時,為了清楚的原因,該延伸部分23係描述的實質上較第2及3圖中的短。 該等線性驅動器14、18和19的可動元件22係完整地延伸。該線性驅動裝置20的可動元件22係完整地縮回。於最後的情況,導線梭眼5係因此位在離該整經滾筒2最大的距離。於此情況中,該導線梭眼5係例如置於其靜止位置。 第6圖再一次顯示一組線性驅動裝置14、18-20的相對位置。兩個線性驅動裝置14、18和19、20各自配置於該等導線器6所形成的平面的一個側邊上。此等組中的每一者之中,一個線性驅動裝置18、19係配置在離該平面小的距離,而一個線性驅動裝置14、20係配置在離該平面大的距離。從第2圖中很明顯的,一組中的該等線性驅動裝置14、18和19、20各自關於彼此而偏移平行該等導線器6的移動方向,且因此平行該整經滾筒2的軸。 以此方法,若使用四個模組13,則使用總計128個可個別驅動的導線器係為可能的,其中導線器係配置於1.6m的弧形之中。於此類型的弧形之中,操作者能夠伸及所有導線梭眼5,並且在沒有如梯子或上升平台的另外的輔助下,而例如能夠替其等裝上線或者以視覺檢查其等。 1...圖樣整經機 2...整經滾筒 3...捲取驅動裝置 5...導線梭眼 6...導線器 7...線移轉單元 8...輸送帶 9...分經桿 10...尖端 11...感測器配置 12...機器框架 13...模組 14...線性驅動裝置 15...第一安裝壁 16...第二安裝壁 17...內部空間 18...線性驅動裝置 19...線性驅動裝置 20...線性驅動裝置 21...定子 22...可動元件 23...延伸部分 24...桿 25...頂端 26...基點 27...基點 28...第一導件 29...第二導件 30...較大的桿 31...加強支柱 第1圖顯示一圖樣整經機的立體概略例示說明; 第2圖顯示一具有複數個導線器的模組的立體例示說明; 第3圖顯示該模組的平面圖; 第4圖顯示該模組的側視圖; 第5圖顯示一用於解釋四個驅動裝置的配置的立體基本例示說明;及 第6圖顯示一根據第5圖的前視圖。 5...導線梭眼 6...導線器 13...模組 14...線性驅動裝置 15...第一安裝壁 16...第二安裝壁 17...內部空間 18...線性驅動裝置 19...線性驅動裝置 20...線性驅動裝置
权利要求:
Claims (11) [1] 一種圖樣整經機,其具有一可藉由一捲取驅動裝置而繞著一軸轉動的整經滾筒、及複數個導線器,每一導線器可藉由一驅動裝置而平行該軸移動於一靜止位置與一捲取區域之間,該等靜止位置係沿著一條線配置,其特徵在於該等驅動裝置係配置分佈於一由平行該軸的線的投影所形成之平面的兩側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圖樣整經機,其特徵在於配置於該平面的一側上的該等驅動裝置係分佈於複數個區域,該等區域係與平行該軸的靜止位置相距不同距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圖樣整經機,其特徵在於配置於不同區域中的驅動裝置係位在距離該平面的不同間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圖樣整經機,其特徵在於該線具有拱形路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圖樣整經機,其特徵在於該拱形路線係適合該整經滾筒。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圖樣整經機,其特徵在於每一驅動裝置係組配為一具有一定子及一可動元件的線性驅動裝置,該可動元件係經由一延伸部分而連接至該導線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圖樣整經機,其特徵在於該可動元件係連接至該導線器於二位置處,該等二位置係於該導線器移動方向上彼此相距一間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圖樣整經機,其特徵在於該可動元件作用於一連接至該導線器的三角形的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圖樣整經機,其特徵在於該等三角形的桿中的至少一些具有一加強支柱。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中任一項之圖樣整經機,其特徵在於每一導線器具有一於該桿的兩側上的軸承點。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圖樣整經機,其特徵在於該等驅動裝置與每一種情況中係結合形成數個模組,一模組具有可被4整除之數量的驅動裝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4445437B2|2010-04-07|部分整経システム及び部分整経方法 TWI453313B|2014-09-21|圖樣整經機(一) JP2013511456A5|2013-06-06| EP3560869B1|2020-10-14|Traverse unit and yarn winding device CN1807719B|2012-05-30|用于确定能够交叉卷绕的导纱件的零位的方法和装置 KR20080096073A|2008-10-30|가변 메인 세퍼레이터를 구비하는 정경 장치 JP4176045B2|2008-11-05|柄用経糸製造方法および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 CN102031613B|2013-01-02|用于制造提花链的方法以及提花链整经机 JP2008115523A|2008-05-22|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 EP3121316B1|2018-09-12|Yarn arranging machine CN102851819B|2014-12-24|花式整经机 US7896278B2|2011-03-01|Winding apparatus JP5255572B2|2013-08-07|経糸帯の帯幅内において、糸を位置決め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部分整経方法 JP2010242275A|2010-10-28|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及び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を作動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ES2789599T3|2020-10-26|Máquina urdidora para urdimbre del dibujo JP2003221745A|2003-08-08|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および柄用経糸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12525305A|2012-10-22|巻取り機 JP2007070759A|2007-03-22|荒巻整経システム及び荒巻整経方法 TWI457481B|2014-10-21|圖樣整經機(二) CN104073945A|2014-10-01|提花链条整经机 US9073728B2|2015-07-07|Automatic winding device for filamentous material and automatic winding method KR101538887B1|2015-07-22|텐션지지축이 유동하는 보빈와인더 JP5178461B2|2013-04-10|紡糸巻取機 JP2016508473A|2016-03-22|巻取り機 EP1293593B1|2006-07-26|Thread-carrier apparatus for warpers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5363550B2|2013-12-11| ES2425924T3|2013-10-18| EP2540883A1|2013-01-02| TWI453313B|2014-09-21| CN102851818A|2013-01-02| JP2013011045A|2013-01-17| CN102851818B|2015-01-14| EP2540883B1|2013-08-07|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S5950767B2|1980-12-29|1984-12-10|Teijin Ltd|| DE10323351B4|2003-05-23|2006-09-14|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Musterkettenschärmaschine| AT455196T|2004-11-25|2010-01-15|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 Ag|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ickeln eines aus einer mehrzahl von fäden bestehenden bandes auf einen um eine drehachse rotierenden wickelkörper| EP1930489B1|2006-12-09|2009-11-11|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Musterkettenschär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r Musterkette| ITRM20070043A1|2007-01-30|2008-07-31|Bromas S R L|Macchina per orditura automatica a campioni con sistema automatizzato multifilo e relativo metodo.| TWI349049B|2009-03-03|2011-09-21|Cci Tech Inc|| AT528422T|2009-08-14|2011-10-15|Mayer Textilmaschf|Musterkettenschär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r musterkette|ES2631402T3|2015-04-10|2017-08-30|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Máquina urdidora de patrones| ES2708806T3|2015-06-03|2019-04-11|Mayer Textilmaschf|Máquina urdidora de patrones| ES2789599T3|2017-05-04|2020-10-26|Karl Mayer Stoll R&D Gmbh|Máquina urdidora para urdimbre del dibujo|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EP20110005226|EP2540883B1|2011-06-28|2011-06-28|Musterkettenschärmaschine|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